离阴谋论越近离真相就越远|翻翻书·书评

  现实已然腥臭不堪。最近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撰文,认为新闻业的声望接近崩溃■★◆。也有许多曾经的媒体人哀叹■★◆,现在大概是一个不需要新闻的时代了,人们只需要符合自己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信息就够了■★◆◆。当过去的媒体本身已经逐渐“反新闻”的时候,一个人要如何判别和追索真相?现实如果继续恶化下去,五年十年以后又会塑造出什么样的社会来?臭洋葱不会发芽生长★◆◆★■★,只会继续腐烂■◆◆◆。

  汤姆·尼科尔斯在《专家之死》一书中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专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下降,转而更加依赖个人经验、直觉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这种趋势使得谣言和虚假信息更容易获得传播空间,而专业的声音则难以被听到。公众并不关心你是什么样的专家★■,他们也无意于仔细分别不同领域专家发声的权重■★★★,反智主义思潮使得公众更容易接受未经证实的观点★■■,并对专家和科学持怀疑态度◆★■■★★。像韦克菲尔德这样具备一定知识★◆◆■★,且深谙医学领域★■◆◆★★“潜规则”的人就会利用公众对主流专家的不信任和怀疑,通过系列操作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恐慌◆■◆。

  从欧洲到拉丁美洲,麻疹病例的激增不仅是公共卫生的警钟,更是对现代社会信任危机的映射。韦克菲尔德通过媒体和互联网散播的恐惧与不确定性★■★,已经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信心危机,其后果是实实在在的生命损失和社会动荡。

  仍然可以相信多少有些老派的新闻调查的力量。布莱恩·迪尔用他的行动证明了媒体调查的价值和力量★◆。他通过传统的“老派记者■★◆★”方式,深入调查、追踪线索、核实证据,“穷追不舍”地揭露了韦克菲尔德的谎言和欺诈行为◆★■■。他的调查不仅为公众提供了真相,也为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清除了一个毒瘤◆★★★◆■。布莱恩·迪尔始终相信,■★★■★“真相才会带来自由”。这句话揭示了媒体调查在维护公众知情权★■★■■◆、促进科学传播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书中探讨了人们在面临严重疾病时,总是希望能够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心理推动了未经证实甚至荒谬的说法的流传。像不像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发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血馒头”治病■◆■◆◆■,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共鸣。“麻疹病毒稳定,相对疫苗才是最危险的”,这种言论竟然能够被支持。

  当布莱恩·迪尔(此书作者)在大英图书馆翻阅晦涩难懂的论文,当他笃定地写下自己■■◆★“揭开了一个被遮掩的真相★◆”,当他终于确凿地宣布错误源于谎言而非无知时,他展示了一个调查记者的极致,他不仅把一个荒唐的想法从诞生到可以愚弄众人的过程变得可见和被理解,更是用自己的职业能力击碎被科学包装的骗局■◆★◆。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健康主张的态度各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被误导的风险,联想到看过的另一本书《隐谷路》,书里加尔文一家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宗教信仰等一些问题,对于公共医疗机对他们孩子的治疗方式并不认同。反之,这本书中,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科学的,但正因为此,尤其是当权威人士或机构故意扭曲事实时★◆★■,社会容易陷入集体性的盲目信任。

  对于我们来说,调查报道是一种并不时兴但也不算陌生的文本■◆■◆★,在今年仍有媒体在坚持做“硬核”的调查。然而,布莱恩·迪尔的工作对所有媒体或写作行业的从业者都有巨大的启示意义,不论是在获取所有信息以打开黑箱、发现隐秘交易过程中体现的智慧,还是在写作中提供的更多理解事件的视角。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的是新闻最本质的价值★◆★■:质疑一切,在某个声势浩大的体系中,允许所有不一样的声音出现,并寻找真实的所有可能性。因为■■★,韦克菲尔德的故事已经证明,容许异见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

  赫克托·麦克唐纳通过《后真相时代》一书为我们揭示这样的境况:我们生活在一个情绪先于事实、观点强于证据的时代。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但往往缺乏严格的审核和验证机制★■◆■◆◆。这导致谣言和虚假信息能够迅速传播,而真相则往往滞后甚至被淹没★■◆。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调查成为了揭露真相、打破谣言的重要力量。

  在同行的重复验证、质疑和有操守的新闻记者持续的追问之下,虽然韦克菲尔德本人也承认疫苗和自闭症的联系缺乏科学依据,但由于他本人◆■★、英美新闻界以及人性本身的缺陷,另有一种东西将这两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它就是恐惧★◆。这样的事件一再发生,如19世纪末约翰·威尔逊造成的百白破疫苗恐慌◆★◆■★■。

  在信息爆炸★■★、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真相往往被情绪■★◆◆、偏见和谣言所掩盖◆◆★★■,而专业的声音则常常被忽视甚至排斥。这种现象在当今这个时代愈演愈烈★★◆◆■★,然而人们盲信谣言的心态,则根植于人类的本性之中★★。

  此前★■,我们发起了「一个医学界的谎言,是如何演变成规模空前的反疫苗运动的◆■★■?|翻翻书·送书」的征集活动■◆◆,最后选出三位读者寄送了这本书。

  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个体欺诈行为的揭露,更是对现代社会中科学与伪科学、真相与谎言斗争的深刻反思。阅读这本书时,我选择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疫苗接种的相关专业知识。惭愧地说■■★■,我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决定给他接种什么疫苗,这些功课,在阅读本书之前并没有做过深入研究,甚至不清楚为什么国家会强制要求接种很多种疫苗。曾经的我■◆◆◆■,也很肤浅地认为,这么小的孩子,要接种这么多疫苗合理么?通过韦克菲尔德的故事,我才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到,原来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免费和自费接种种类中是不同的,原来是因为国家公共卫生经费的大量投入,孩子们才能有免费接种疫苗的可能◆★★,这在很多地方是不可想象的。作为母亲,在阅读这本书之前的几天★★,10月1日,我刚刚经历了孩子因为接种麻腮风+乙脑疫苗后发烧的情况,“8天发烧定律■◆★■■”这也是我做功课才知道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定律,正因为有专家、学者、有经验的妈妈们■◆◆■◆,传递给我这种知识,才让我在经历孩子第一次发烧时没有恐慌★◆■■★、焦虑、甚至急病乱投医。在接种这个疫苗前,我就做足了功课,所以在他发烧、出疹子的时候,我知道我要怎么做◆■■,才能顺顺利利陪他一次度过这次疫苗反应。书中提醒我们■◆★■◆,面对复杂的医学信息,保持批判性思维、寻求专业意见◆★★★、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它也强调了社交媒体在传播错误信息中的作用■★◆,以及社会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责任。

  书中指出,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门槛高■■★★■★,普通大众往往难以理解复杂的医疗概念和技术细节,这种信息不对称为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韦克菲尔德利用了这一点,通过错误的信息和产品传播,利用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阅读完全书◆■,我甚至根本看不到麻腮风三联疫苗(MMR疫苗)中的麻疹病毒与自闭症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联?特别是第三十章提到,韦克菲尔德奉行的信条:家长永远是对的■◆◆★◆。他利用了每个初为人母的妈妈◆■◆◆★,对孩子健康无比渴望的心理。

  在全书的结尾,迪尔在摸清了全部真相之后■★◆,如同聚光灯一样把舞台的结束语给了韦克菲尔德,问题的症结终究在这场暴风掀起的“风眼”之中。◆■■◆★◆“可怜的安迪,真的太可怜了。★◆◆”当然迪尔并不真的可怜韦克菲尔德,此人是个偏执狂■◆★,他首先要欺骗自己,设定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去验证,甚至造假的方式去■◆★“确证”◆★★★,韦克菲尔德■★◆“一直相信,而不是寻找答案。★◆◆■★★”拒绝科学研究中的关键因子,即证伪,他彻彻底底沦为科学的反面,一个狂妄的骗子■★★■★◆。这样的骗子比比皆是■★★■、蠢蠢欲动、愈发猖獗,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布莱恩·迪尔会拿起录音笔和笔记本★■★◆■,去拨开层出不穷的臭洋葱。

  阿伦特曾经表示◆◆◆★★■,大众需要的不是事实,而是姿态■◆★◆。她认为,大众在思与行的能力上先天不足,更适合作为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存在,大众需要的不仅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对事实的解读和表达,即一种姿态或立场。在某种有意识的运作之下★■★■,某些妄人可以制造事实,实现其不便言说的目的■★■★★。一名曾经平平无奇的肠胃科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就是这样一位把水搅浑的妄人■◆■■■◆。

  1998年,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基于对12位儿童的研究,提出麻腮风三联疫苗中的麻疹病毒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这篇论文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和一系列的科研争议◆■◆,引发了麻腮风三联疫苗全球接种率的大幅度下降,麻疹感染潮再次复苏★★。

  在中国,我们距离■★◆■◆★“疫苗犹豫”这个词很远◆★■◆■,很难想象它已经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中占有一席。因此◆■★★,理解《欺骗世界的医生》一书有一个重要的前文本◆■,就是另一种意识形态下,科学、舆论将在多大情况下影响每一个人的选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书中很经典的一句话:■◆■“一个人能够改变世界吗?问问安德鲁 ·韦克菲尔德吧。”这个人仿佛有魔力,他的个人魅力竟然在谎言被揭穿后,仍能在民众中存在支持者★★★。他的骗局引发了全球性的疫苗恐慌,导致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率大幅下降◆★◆,麻疹感染潮复苏。《星期日》记者布莱恩·迪尔经过15年的深入调查,揭露了韦克菲尔德研究背后的金钱交易和利益团体■◆■★,最终导致论文被撤回,韦克菲尔德的行医执照也被吊销。尽管韦克菲尔德的论文被撤回■■◆■,但他利用社交媒体改头换面■◆★★,继续传播其错误观点■★■,他的行为不仅在英国,还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了疫苗接种率的下降和可预防疾病的复苏■◆。这一事件成为了医学史上一个不应被遗忘的篇章,也是对现代医学伦理深刻反思的时刻。

  20世纪少数最早注意到美国文化中的反智现象的学者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做过专门研究■◆★■,揭示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对知识分子和专家的怀疑和不满◆■◆■★★。(《美国的反智主义》)该情绪在特定时期(如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可能会加剧,导致公众对专家和科学的信任度下降■◆★★。在如此心态的影响下★★★,像韦克菲尔德这样的人更容易获得公众的关注和信任,因为他们提供了与主流科学观点不同的解释和答案。另一方面,对疫苗的怀疑和集体维权确实能够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们带来经济“补偿”★■★◆◆,这是另一个需要社会系统性解决的兜底保障的问题★◆。在这样的实际需求和心理补偿背后◆■■■■◆,则是韦克菲尔德通过制造恐慌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经费、赞助和声望,他甚至申请和掌握了“独自研发”的“安全◆■■■◆”疫苗的专利◆■★◆★◆,妄图以此获利◆◆■。

  涉身其中的人都很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那篇以问号作为标题结尾的论文已经引发了公众恐慌■■★,使得麻腮风三联疫苗的接种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考虑到每年持续增长的累积效应◆■★◆,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值■■◆■■。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调查故事没有脱离时代的轨迹■★■★◆。布莱恩·迪尔追随着那位英雄人物走过电视与报纸媒介的黄金时代■◆★★■,他同时采用纪录片与调查报道来追踪,后来◆◆★■■■,韦克菲尔德的观点被网站、电影与社交媒体打造成杀不死的病毒■★◆★,而布莱恩·迪尔的调查跨度也长达15年,他的个人主页上醒目地记录着那位“反疫苗运动之父★■”的行迹:《韦克菲尔德欺诈调查》,紧随着他自己的社媒账号■■◆★。直至2022年■◆■,尽管关于韦克菲尔德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尚未被揭开的秘密,但布莱恩·迪尔仍在跟进新的报道:关于疫苗恐慌如何一再被挑起。

  2003年,《星期日》记者布莱恩·迪尔经过详尽深入的调查,发现了潜藏在这篇论文背后的惊世骗局,曝光了韦克菲尔德及其借此牟利的同伙、律师理查德·巴尔之间的秘密交易,最终,论文被《柳叶刀》撤回,韦克菲尔德的行医执照也被吊销。

  安德鲁·韦克菲尔德的名字逐渐成为全球疫苗怀疑论的象征,影响远远超出了科学争议的范畴。2017-2018年■★★■,全球各地的麻疹病例大幅度增加■★。波兰、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欧洲经历了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麻疹疫情★◆,这与疫苗接种率的下降有直接关系。意大利的麻疹病例数提升了6倍。在法国★◆,麻疹确诊病例从一开始的400人增加到2500人。乌克兰政府的数据显示,在一年之内,麻疹确诊病例就从5000人提高到53000人■★★。

  1998年■◆★◆◆,韦克菲尔德通过一系列操作终于成功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声称麻腮风三联疫苗(MMR疫苗)中的麻疹病毒与自闭症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尽管《柳叶刀》最终撤稿,但这一结论持续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恐慌,导致MMR疫苗的接种率大幅下降■■◆◆,进而引发了麻疹疫情的复苏。

  这本书教会我们,也许科学也可以被成为舆论的工具■★★◆。有人可以假借科学之手兴风作浪■★★◆◆■,但同样有人可以并不把科学视为高不可攀的险峻山峰,挑战它。

  本书记录了“反疫苗运动之父”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针对麻腮风三联疫苗进行科研欺诈◆■,引发全球性疫苗信任危机的全过程◆◆■★■。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韦克菲尔德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迪尔对他的追踪还在持续,这本书也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贪婪和欺骗炮制的谎言,为何经久不散?

  《欺骗世界的医生★◆◆■★:★★■★“反疫苗运动之父”与一场跨越世纪的医学骗局》是一部揭露医学欺诈和疫苗恐慌的纪实文学作品。1998年◆◆★★◆◆,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声称基于对12位儿童的研究,提出了麻腮风三联疫苗(MMR疫苗)中的麻疹病毒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然而★■■◆◆,这一研究结果是基于捏造的数据和有偏见的样本选择■◆★■,这些孩子并非随机选择■★,而是有目的地挑选以支持他的假设。作为一名母亲■◆■,在看到书中,描写韦克菲尔德对患儿进行了一系列痛苦且不必要的检查,包括结肠活检、腰椎穿刺等有创操作时,我感到十分气愤又无助,是什么信念◆★◆◆■,让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们★★,在如此小的孩子们身上,开展这种无用的检查呢?利用作为父母对孩子健康的无比渴望来满足他们不可告人的欲望。书中讽刺的,4次提到了韦克菲尔德搬家,一次比一次高档的豪宅和他越来越多的子女★■◆★■◆,是对他骗局最好的解释◆◆★。

  或许用“干预◆◆■■◆■”这个词更为确切◆◆。在对韦克菲尔德★■“英雄史诗”般的侧写中,一种愈发强烈的遗憾油然而生:一个人让对疫苗的恐慌席卷一方土地■★◆◆,笼罩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倒退的情节比任何原生的不幸更恐怖,因为我们知道,对于战胜某种疾病这个目标★■,我们曾经无限接近于成功。更让人无力的是,通过作者的采访调查我们发现,在任何一个章节★★■★■■、任何一个年份,都有一个或一群有能力阻止这一切发生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有站出来、没有和对手较量到底、甚至有的找到了和恶魔的共同利益◆■◆■■■。

  《欺骗世界的医生》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布莱恩·迪尔针对此事件的长期系统的深入调查,向我们展示了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如何利用家长对自闭症的恐惧★■,以及公众对医学研究的有限理解,精心编织并传播了一个关于疫苗与自闭症关联的谣言。韦克菲尔德当然无意于揭露他口中的所谓★★★◆“事实”,他★■■★“想要制造一场意识形态战争”,将基于科学和循证的医学研究演变为立场之战。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个人野心和利益驱动下的科学欺诈★■■■,更凸显了媒体调查在揭露真相、抵御谣言方面的重要性。布莱恩·迪尔积数十年之功,“层层剥开韦克菲尔德……这颗腥臭的洋葱◆◆■◆◆■”。